top of page

NGST技術原理

NAPL地表掃描技術(NGST)係將脈波電流藉著井電極或地表電極輸入含水層,含水層之主要組成為土壤基質及地下水,若是部分區域含有污染物成分或是結構上的差異,這些含水層的差異性質將會造成脈波電流在傳輸時的物理行為變化,脈波電流流場在空間中產生的電磁場可藉由地表上可移動的感測器來收集,即可得知地表下水文地質狀況的變異,因此NGST可以用來探測地表下含水層各種變異狀況。

NAPL難溶於水,存在含水層時會與土壤基質、地下水兩者分別獨立,當脈波電流通過時,NAPL與土壤基質、地下水在性質上巨大的差異將使得脈波電流流場產生明顯的變異,因此可以輕易地藉著NGST的訊號接受器來評估NAPL的位置及團塊的大小。若是灌注化學物質到地表下,也會因為灌注物質的存在而產生變化,因此可由地表上的感測器所接收到的訊號特徵來判斷灌注物質的分布。

 

 

 

 

 

 

 

 

 

NGST有充分的學理依據,獲得國內外專利及知名國際學術期刊的嚴格驗證,若能配合適當的場址環境與測點規劃佈局,加上經驗豐富專業人員的數據分析與解析,即可描繪出地表下水文地質、污染團及化學藥劑的可能分佈狀況,如同對地表下進行X光檢測一樣。

current flow.jpg

NGST技術能力

探測深度:
估計最大可達地表下100公尺深度。
【註】目前實作案例最大深度為地表下75米。
 
 


 
 
 
 
 
 
 
 
 
 
探測範圍:
估計單次探測範圍至少可達長600公尺×寬400公尺的範圍。
【註】目前實作案例最大範圍為長450公尺×寬300公尺。
 
探測污染物種類:
(1) LNAPL:汽油、柴油...等。
(2) DNAPL: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
(3) 化學氧化劑:過硫酸鹽、過碳酸鹽、糖蜜...等。
(4) 重金屬:高濃度重金屬。

可應用領域:
污染物熱區、污染源探測、整治成效分析、灌注藥劑分布、水文地質分布、含水層分析、掩埋場滲漏探測、地下水流示蹤試驗、地下管線洩漏探測、儲槽洩漏探測、場址定期健康檢查等。
Survey depth.jpg
bottom of page